三桨座战船的前身是单桨座战船,即单层甲板单排桨手,没有完整的甲板,通常每舷25名桨手(共50名)。
现代考究复原的单桨座战船长28至33米,宽约4米,能够达到9节(业余航海爱好者划桨)。据推测在古地中海国家高强度训练的熟练桨手可以轻松超过这个速度。
单桨座战船如果想继续做大,船体长度便太长了而难以承受纵向弯曲力矩,港口也难以停泊太长的船,缺少独立的完整作战甲板也不利于作战。于是,为了继续提高战船机动性和作战效率,发展出多桨座战船。
由于是近海作战,三桨座战船的船底近似平直,设计时已经考虑到重心和平稳性的问题,必要时可增加压舱物。水线以下的船体设计能抗弯90kN。
三桨座战船的下层桨手看不到外面,需要传令官统一指挥,桨手之间熟练配合才能开动战船。桨手一般是雇佣的自由民而不是奴隶。
由于技术原因,船体密封性存在问题,如果长时间浸在水里会进水,所以夜间需要把船拉上岸。三桨座战船的船体由松木制造,重约45吨,至少需要140人拉。敌陆军夜间奇袭可以俘获或摧毁它们。
维护良好的三桨座战船可服役25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每年下水近20艘三桨座战船才能维持其300艘三桨座战船的大舰队。
现存最著名的复原三桨座战船“奥林匹斯”号,英国提供设计,希腊海军提供资金。于1985年5月在希腊建造,1987年7月完工。其作为考古项目,用于研究三桨座战船的航速、战术和居住条件等。
由于古代制造工艺已无法具体考证,该船用推测的古代工艺制造,后续出现了进水、木材腐败等问题。经历几次大修后,该船已经用现代工艺进行了维护保养。2004年8月该船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
因维护保养昂贵,该船于2005年11月25日送往博物馆。
雅典的三桨座战船有2根直径47mm,长度为船长两倍的缆绳。它们设置在主梁下,沿龙骨中线贯穿船头至船尾,能提供13.5吨张紧力。它们能起到伸直的肌腱的作用,加强船体纵向抗弯强度和抗冲击能力,防止木板位移产生渗漏。这项技术是雅典机密,泄露即是死罪,考古研究称没有这项技术三桨座战船无法航行。
出土的三桨座战船长约40米,宽6米,每个桨手分配的纵向长度约1米,水线以上船体高约2.15米,吃水约1米。
三桨座战船凭3排共180桨,两个挂方形帆的桅杆(主桅和前桅),最高速度可达8节以上,可以6节巡航(一半桨手处于休息状态)。天气良好时,桨手划船6-8小时,可以将船推进80-100公里,新船配老练桨手可行驶两倍距离,极限时一天能行驶300公里。
三桨座战船拥有足够的空间使其能成为运输船。平时该船拥有约200名船员,其中170人为桨手。战时可以减少桨手腾出空间运输士兵和马匹,雅典一艘运输马匹的三桨座战船有60名桨手。
较大的船体空间可用于携带食物和水,然而有时船员也要在夜晚上岸寻找食物。
甲板上有船长,舵手,瞭望兵、军需官、水手长、船工、传令官、监督官等,还有约10名水手操纵桅杆和风帆。
三桨座战船上通常有10-20名士兵,记载上雅典的战船有14名士兵和4名弓箭手,希腊历史学家称某些非雅典船有40名士兵。这反映了雅典人海战战术与他国的差异,雅典人更依赖专业的船员和战船的高机动性,他国则倾向于登船战。可以抛出或弩炮射出抓钩来拉近敌人的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