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中心

刘先生
微信二维码
电话图标/ 微信图标 :17764231916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行业干货

新闻中心

「美国版Keep」 想用一款「音游」让你轻松运动起来,行得通吗?

2021-07-26 09:56 | 浏览

去年疫情期间,大家外出锻炼的需求无处释放,于是在那段时间里,人们对居家健身的需求急速升温,本以为最大赢家应是 Keep 一类的健身 app,却未曾想这无意间抬高了任天堂健身环的销量和售价。

一时间,大家都沉浸在游戏世界里,但同时也在现实中挥洒着汗水。不少运动器械品牌看到此情此景,也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纷纷将健身游戏化。

Peloton,这个目前最火的运动设备品牌,也准备在旗下单车设备上推出游戏模式。

光看这界面,我就想运动了

目前 Peloton 针对这一游戏模式释出的内容并不多,只有几张游戏截图。

这些画面里有只有几条简单的线条和数字,奇怪的是当我看到这样的画面时,内心似乎已经调动起了多巴胺,感到兴奋之余,也想骑上 Peloton 在这个酷似「创战纪 (TRON Legacy)」的游戏里转几圈。

▲电影创战纪

Peloton 推出的这款游戏叫做 Lanebreak,乍看界面近似于音游,中间的轮子代表玩家的坐骑,两边分别显示卡路里数值和当前阻力档位。

用户可以通过调节抗阻档位切换不同的赛道,而不同游戏模式下玩家会被分派到不同的任务,完成任务则可增加游戏积分,这些积分后续可用来兑换物品,或者是与排行榜上的其他玩家拼比分,满足自己的好胜心。

Lanebreak 暂时仅对约 1000 名用户提供测试资格,明年初才会在旗下 Bike 和 Bike+ 产品上正式上线。

这个模式看起来很有意思,但 Peloton 探索出 Lanebreak 模式并非一蹴而就,游戏化一直流淌在它的产品基因里。

徽章机制、骑行排行榜,还有此前上线的场景化骑行模式 (Scenic Route),让用户可以看着屏幕里的名胜风景,假装自己就在户外迎着风骑着车,也是 Peloton 提升用户乐趣的一种新尝试。

话说回来,为什么 Peloton 要推出 Lanebreak 模式,变着法子鼓励用户运动呢?原因很简单,如果光靠用户自律,几乎没有人能把运动这项活动长久地坚持下来。

然而我们却可以坐在沙发里,捧着 Switch、主机手柄或手机,玩一整天游戏,直至游戏也无法刺激我们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才会累觉不爱放下游戏去做别的事情。

显然 Peloton 也想借助游戏这一神奇道具,让用户对健身产生粘性,一有空就骑上 Peloton Bike 玩两把 Lanebreak,听起来确实比宅在家里玩游戏少一点罪恶感。

隔壁网飞都要开始做游戏了,为什么 Peloton 不能尝试将运动游戏化呢?

游戏化,或成居家健身另一增长点

如今在北美市场家喻户晓的 Peloton 品牌,诞生于 2012 年,创立之初瞄准的便是居家健身这一赛道,准确地讲是做线上版的 Soulcycle(一传统健身房品牌,主营动感单车品类)。

2014 年推出 Peloton Bike 单车,2018 年推出 Peloton Tread 跑步机,如今他们依旧围绕着这两款主营产品,做着更加细分的服务。

他们主打的居家健身理念逐渐受到追捧,尤其是在去年疫情影响下,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变得更高,健身房没法营业,人们只好寻找在家就能锻炼的方法,在此契机下,Peloton 迎来了全方面大爆发。

去年 Peloton 四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从一年前的 2.23 亿美元增至 6.07 亿美元,同比大幅上涨 172%。器械+服务的付费订阅用户数也从 51.1 万增长至 109 万,算上仅购买线上课程的会员,Peloton 的订阅人数更是高达 310 万。

▲2020 年 3 月开始,Peloton 股价一路飘红。

光看其订阅人数,似乎跟中国的 Keep 一类健身 app 不是同一个量级,若将它的会员价格拉入统计维度,才能发现 Peloton 的魔力。

基础款单车售价 1895 美元(折合人民币 12281 元),app 会员则为每月 12.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84 元)。

国内竞品 Keep 的单车产品 C1 Pro,同样自带大屏,售价为 4999 元人民币,app 会员每月 25 元,但优惠期间年卡会员仅 178 元,仅相当于 Peloton 两个月的会员费,会员所享受的权益也与 Peloton 相似,包括专业课程、直播、会员专属徽章,硬件福利价等等。

Peloton 如此高昂的定价背后,依旧不断吸引着新老用户充值会员,仅靠两款硬件产品就能收获 6.07 亿美元的营收,实属不易。

然而当疫情带来的居家红利褪去,Peloton 需要新的刺激点留住用户,Lanebreak 便是 Peloton 探索出的新出路。

健身不仅靠自律,也靠外界刺激

Apple Fitness+、Keep 这类健身 app ,与 Peloton 线上课程相似,都有真人教练指导的专业课程,品类还都不少:普拉提、HIIT、家庭哑铃健身计划、冥想、舞蹈等项目。

▲Apple Fitness+ 真人教练课程

这类真人课程解决的,是训练者动作不规范和居家单独健身时动力不高的问题,屏幕里的教练会通过表情、话术、动作调动起用户在课程期间的运动热情。

但这些需要用户进入课程后才能感受到,这能减少训练者在锻炼过程中的疲惫感,却不能让用户有足够的激情,每天规律地打开 app 进入训练。

这就跟许多人办了健身房年卡却去不了几次的原因类似。

▲图片来源:Unsplash

我根据自己的健身经验,把从作出健身计划到养成规律的健身习惯时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为:

    启动期

    入门期

    养成期

    挣扎期

    不练不快期

    启动期

    当我们看到身边好友通过健身收获美好身材、或看到电影里明星的美好肉体时,我们大脑里会出现「我要健身,我也要这样的身材」的声音。

    此时便是启动期,我充满热情,去健身房办了年卡。

    入门期

    入门期间,我几乎一周五练,每次锻炼时都想象着自己成为下一个彭于晏的样子。

    养成期

    由于初期的热情,让我得以快速减脂,且有了明显的肌肉围度,处在这段养成期的我依旧很开心,心想自己天赋异禀,再有 3 个月就能成为巨石强森了吧。

    挣扎期

    三个月后,因为过了新手红利期,我的减脂和增肌速度都减缓,进入了挣扎期,调整好了便可稳步上升,不然就迫使我放弃,进入恶性循环。

    不练不快期

    经过一周目的锻炼和调整过程,我已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健身节奏,健身已成一种习惯,无需外界助力也能自觉完成,也就是最后的不练不快期,除非身体状况或作息发生变化,否则长期维持现状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面包含了心理学上的四个因素:触机 (Cue)、惯性行为 (Routine)、奖励 (Reward) 和信念 (Belief)。

    看到别人的健硕身材触发了我开始健身的念头,一周五练成为我早期的惯性行为,体脂率下降和肌肉围度提升是我努力运动后收获的奖励,成为下一个巨石强森是我的信念 (bushi)。

    在以上每个阶段,我都有可能会放弃,而 Peloton 加入 Lanebreak 游戏模式,也是希望用游戏机制和奖励,缩短用户在运动前的犹豫期,「干就完了」。

    我也希望国内的健身品牌,跟上这波游戏化风潮,或许才能帮助更多用户克服对运动的逆反心理。

    去年疫情期间,你是如何保持健身习惯的呢?是跟着健身直播一起练,还是花重金用健身环与新垣结衣一起健身的呢?

    如果你有更高效的健身自律方法,也请不要吝啬,在评论区里分享出来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王志劭



上一篇:上热搜,是门生意_详细解读_最新资讯_热点事件

下一篇:36氪首发 | 「玺农科技」完成千万元级 Pre-A 轮融资,推出无人自助智能烧烤机器人_详细解读_最新资讯_热点事件

相关文章推荐
汉字找茬王第148关不和谐的画怎么过-第148关通关方法
汉字找茬王第148关不和谐的画怎么过-第148关通关方法
汉字找茬王第149关一起找热梗怎么过-第149关通关方法
汉字找茬王第149关一起找热梗怎么过-第149关通关方法
《阴阳师》全新SSR月读即将登场,式神概念片奉上!
《阴阳师》全新SSR月读即将登场,式神概念片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