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医疗人工智能企业点内科技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乾道基金、合力投资(EmpowerInvestment)共同完成。
点内科技成立于2016年4月,属于首批踏入医疗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的企业,专注于AI肺癌全病程解决方案的打造,36氪曾对其有过详细介绍。
通常而言,医疗人工智能的产线扩充有两条路径,一是在某一场景之中有所建树后进行横向扩充,如做肺结节AI的企业开始乳腺,做糖网病变的开始做肺炎;二是专注于某一垂直场景的AI研发,并向其后续诊疗流程扩张。
点内科技选择了第二条路作为研发方向,从肺结节AI向后延伸,逐渐攻下肺癌筛查、随访、辅助手术决策、药物疗效预测等环节,并在传统路径的基础上,将各个环节融合为一体化解决方案,进行诊疗的全流程管理。
以肺结节辅助诊断为例,点内科技用多分类的方式预测肺结节的病理分型,包括AAH、AIS、MIA、IA四个亚类,给出早期浸润程度建议,帮助医生更为深入地探究患者各肺结节情况。
为什么重压肺癌市场?据悉,点内科技看重的是其高存量及低触及率。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2020年中国肺癌新增病例81.6万人、死亡人数71.5万人,这一数字几乎是第二名肝癌(39.1万人)的两倍。高死亡率背后的因素多种多样,国内患者匮乏的早筛意识、短缺昂贵的手术治疗资源、非精准的用药等等原因均需多方协力解决。
面对这一现状,点内科技想通过早筛到肺癌全病程的解决方案,有效纾解国内肺癌压力。
据弗罗斯特萨利文统计,2023年我国由CSCO定义的肺癌高风险人群将达到9580万人,按照三年一次的筛查频率,我国每年需要完成的筛查量超过3000万次。如此大的筛查量,必须要下放至基层,并需人工智能助力完成。
此背景下,点内科技将重心放在了基层——与山东、江西、云南、江苏等多地区政府率先达成合作,协助基层医疗完成更广泛的肺癌早筛。
早筛之外,点内科技也投入到了治疗领域。据悉,为帮助胸外科医生减轻压力,提升手术效果,点内科技开发的SurgiPro手术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能够结合运用AI识别肺结节,对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定位病灶,提供肺腺癌浸润程度的分类和亚厘米结节的良恶性预测,为医生提供精准的术前规划。
SurgiPro术前规划(图片来源:点内科技)
据悉,2020年11月6日,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胸外科专委会宣布启动与点内科技合作开展早期肺癌手术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多中心验证,目前此多中心项目已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八家中心展开。若点内科技能够在多中心临床数据验证中取得较好结果,相关技术路径有望被编写入学会专家共识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精准手术之外,点内科技在肺癌伴随诊断/用药指导领域也进行了产品管线布局,譬如与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等专家团队开展联合研究,提出了新的自动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对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评估水平优于临床医生的线性测量。
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9)、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2020)上公开发表。
据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2017年,全球伴随诊断市场规模为26.1亿美元,预计2018-2022年将达到31.3亿、37.6亿、45.1亿、54.2亿、65.1亿美元。其中占据较大份额的肺癌市场,针对药物疗效进展、特别是个性化免疫治疗进展的动态评估工具,有较大的临床需求。
对于医疗人工智能企业而言,商业化是其绕不过去的坎,在一方面,点内科技主要采用了三种模式:
其一,与体检企业爱康国宾达成合作,通过后者在全国实现按次收费的模式,并拓展到其它体检中心,把医疗设备的业务模式延申到医疗服务; 其二,在暂未获得三类证(部分省份已完成试点申请入院)的同时,参考临床检测领域的LDT模式,获取DICOM数据,通过院外辅助阅片的方式实现按例收费。; 其三,以软件一次性销售服务先行,后续提供直接影响/介入核心诊疗环节的服务,通过随访锁定并服务诊后患者。这一方面可以影响用药规划、药物研究、临床试验等核心环节,加速药企临床试验;另一方面,则能够为换证提供各更好的伴随诊断工具,帮助其精准用药。目前,点内科技已与强生、爱康国宾、中国人寿等企业达成合作,促进肺部疾病医药、耗材的研发,也提升体检中心的效率与患者体验;另外,还以AI数据为商业保险的风险控制、商保定价提供数据支持。点内科技的临床试验已经达到了满足胸外科临床使用的预期效果,预计于今年年底启动临床试验。
延伸阅读
利用AI三分钟实现肺癌早期筛查,点内生物获近千万天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