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被一份调查问卷惊到了。
前不久,因为秋招季来临,第一批 00 后即将加入求职队伍,中国青年报就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发起了一份关于就业的调查。
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自己毕业 10 年内的薪资水平是多少?
在这个博士遍地走,硕士不如狗的年代,本以为从小生长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年轻一代,预期都会比较保守。
结果得到的答案却是,受访的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看到这,我陷入了沉思。
看来年轻一代看的不是新闻,看的是知乎。
从1999年大学就开始扩招,到2020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每年有874万人,若其中六成大学生可以毕业10年内年入百万,则意味着中国每年至少要产生524万个年入百万的人。
这盛世,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嘛。
但现实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年入百万以上的人只占总人口的0.05%,按14亿计算也就70万人左右,有一些统计平台觉得这个太过保守,但其中最乐观的统计也不超过500万人。
如果我们细算到年龄,毕业10年的年龄大概是33岁。
与此同时,最近很火热的、和这个年龄相关的一份调查报告,最突出的关键词却是——抑郁。
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处于18-35岁之间的青年有四分之一是抑郁的。
在两组数据的受访群体高度重合的情况下:一边是“年入百万”的美好未来,一边是每四个年轻人就有一个抑郁的残酷真相。
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难道说,“年入百万不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吗?”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高收入者”开始展示焦虑,在某音一条爆火的短视频中,一个男士称在北京年入300万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想要过的比较体面,年入最少还得翻三倍。
到底挣多少钱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不抑郁?
这种撕裂成两个极端的社会情绪,我们能给它缝合好吗?
01
说起年轻人对年入百万的幻想,网红起的作用不小。
在网上,国内富豪特别多,甚至遍地都是。
有的人,随随便便花一万多理个发。
有的人,一万块一份的料理,一斤上千的海鲜随便吃。
一顿饭没个万八千都吃不下来。
对于视频里的人来说却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还有的人,花199万坐月子。
首先是豪车接送。
一走进月子中心像雍正走进了养心殿。
私人医生、优雅的护士长和美丽的护士们拥簇在四周,吃饭呢是私人厨师和高级营养师一起来弄,还标配一个私人管家(咱也不知道坐个月子需要管点啥)。
场地呢就是这一层都归你。
有私人观景露台、月子房、大宝房、长辈房、护士房、私人会客厅、洗头室、健身房、瑜伽室……
以上这些,一天最低消费标准是10万。
此外一顿月子餐,至少要2800元。
想吃夜宵需要额外付个一千多块的“小费”。
而这类视频里主人公往往会表现的习以为常,用一种“十分日常生活化”的方式去体验和交流,用尽浑身解数就为了告诉看视频的人“这不算什么,我平常就这样”。
除了这种帝王生活的之外,也有一些“微服私访”型的。
家里摆一排全是上百万名牌包包的名媛,一边展示自己的“百亿”身家,一边说着要体验打工人的酸甜苦辣。
“工友们都不知道我集团大小姐的身份,真是太爽了。”
刚到工地“散步”时就开始嫌累,工头觉得她干得不太认真,有点消极怠工,她就对着镜头吐槽, “工头的评价都带满了资本主义的酸臭味,简直让人犯呕。”
有工友关心她累不累,她立刻说:“实际上没什么感觉,因为我的腰部肌肉在多年马术的训练下柔韧度很好,腰部肌肉很发达,所以没什么感觉。”
在干了一些不知道需不需要返工的活之后,她又说道:“到时候房子收工的时候,我就跟爸爸说,爸爸我要哪一栋的哪一户,因为那里有几个钉是我钉的。”
最后,在工头把200元日薪转给她后,画面聚焦到了她手机上收到的短信,入账200元,余额一千五百万元。
随后她给自己的视频起个个名字叫: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
除了这种“凡尔赛”以外,好像“普通人”生活的也差不了多少。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奔驰宝马只是留学生的代步工具。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爸爸送我200万的别墅。”
一个20岁上下的学生,过的生活是这样的。
米其林是标配,最好是三星。地点也不能太过单一,还要配上有格调的BGM外加一段青春伤感疼痛文学——雨,又下了一天。
在那里,如果你20几岁还买不起保时捷,那一定是不努力。
疫情回不了国怎么办?包专机!
“飞机就我一个乘客,一个空姐和三个机长”,途径安克雷奇的时候要加一次油,加完油机组人员全部更换一次。
“这些视频看多了,突然有点看不上50万的车了。”
“他们生活的好容易。”
久而久之,“那个世界”开始慢慢的与我们生活的世界交汇、重合。
在一个“关于年入20万在上海是什么水平”的街头采访中,大家是这样想的。
大部分人想都不用想,直接就将年入20万的人定义为“中下阶层”。
就连还没毕业、没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情况也是一样。
再被问到估计达到20万的年薪能有多少人时,普遍觉得7成以上都可以达到。
可被采访者问到“那你达到20万的年薪了吗”,得到最多的回复是这样的“我没有,但我周围的朋友基本都达到了。”
想一想,大家为了“月入过万”而鼓掌呐喊的日子似乎也没过去多久,如今年入20万却只能当个“贫民”。
在前几日一个“全国平均月薪9739元”的热搜下,还是有一部分人坚定地说着“你看数据就是这样,年入20万左右到及格线都费劲”。
望山跑死马,谁看着这个数字能不焦虑呢,达标的人看看自己的努力成果开心不起来,原来这么努力才只是过平均线;不达标的人就更是了,我到底还能不能到平均线了?
但这些数字,就真的是事实吗?
02
不得不说,很多统计数据是极不负责任的。
就比如刚才提到的“全国平均月薪9739元”这组数据中,根本没说明一些最基本的统计里面该有的要素,比如:
首先,样本到底是什么。你这个平均月薪具体是由多少人算出来的,是只调查三环以内的白领,还是全国劳动力都算上了?
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现阶段来看薪资水品确实参差不齐,就比如近几天比较火的腾讯校招,优秀的应届生几乎都是近40万的年薪。
作为中国的几个大厂之一中的核心部门,这个工资客观来说还是合理的。毕竟准入门槛摆在那里呢,就像华为刚签下的“百万年薪的天才少年”,结合鸿蒙系统自制的机械臂可以给葡萄缝针,大家也表示:百万年薪都给少了。
再者,哗众取宠。在各个平台发布类似数据时,往往会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标题党”。
比如这个“平均招聘月薪”,按字面理解,就是在该平台上甲方提供的薪资待遇成交数额。
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公司为了吸引人来投简历,故意将薪资上限填的很高。
“招聘网站上写的5K——14K,那你入职的薪资一定是5K。”
而这种在欺骗边缘疯狂试探的行为,却是很多人眼里的“常规操作”。
很多平台用应聘者理论上能获得的最高薪资算出所谓“平均薪资”,但这个数据却不能代表大多数人。
就比如一个公司里有100个人,老板月薪千万,其它99个人月薪五千,那平均下来人均接近一万五。
真正能代表平均水平的,中位数往往更为合适,国家统计局在统计国民平均收入时,也采用了“中位数”代替“平均值”的做法。
在某平台统计的月薪中位数来看,打工人的真相呼之欲出。
我们拿同一家数据平台举例。
该平台统计的2021年第三季度各城市的平均薪资水平中,北上广均在12000元左右,逼近一万的也大有人在。
可参考同一平台统计的中位数来看,也只有北京、上海超过6000元。
在这种乐于“哗众取宠”氛围的包裹下,那个更“炸”的数据往往会被大家注意和讨论,推上热搜。
而即使是这些招聘平台的薪资“中位数”,就能代表大多数人吗?
毕竟,有“资格”在招聘平台上进行PK,还是有门槛的。这些人本身就是学历比较高的那部分人。
更贴近生活的真实数据和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03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平均数是32189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平均下来,城镇居民每月是3652元,农村居民每月是1427元。
我们再将范围缩小至北京,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434元,平均下来,每个月也只有5786元。
在某个二线城市的调查中,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约占总数的38%,收入在2000-5000元的约占46%,年收入5000-10000元的人占13%,而10000元以上的人只有3%。
但这种真实的数据往往不会被大家注意到,反而是那些故意包装好、极具话题性的数据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而越来越多的平台、媒体也利用了这一点。
比如某乎曾在2014年左右号称用户八成拥有本科以上高学历,营造自己高质量社区的形象。
根据其当年官方提供的数据,用户数为2.2亿,按这个数据计算,其本科生及以上学历者至少有1.76个亿。
但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40多年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总共是9600万人左右,其中本科生有5700万人左右。
全国的大学生,都不够用。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正是他们的致富密码。
比如,上文中那位,在某平台上他一共创作了230多条作品,去了北京,上海,三亚,澳门, 深圳……5千到10万的消费项目26个,10万以上的有6个,这些作品一共花费多少钱呢?共计花费140万。
靠着这些,他半年不到的时间吸粉2700多万。
直播收入173万,扣掉分成,净赚87万,带货5万,赚的最多的就是广告收入,以他的2700万粉丝,一共接了136条广告,按照公开的报价五十五万一条计算,一共收入7480万。
再比如B站“豪宅区”的一位UP主,他的常规视频就是去全国各地看豪宅。
“陆家嘴8000万,中国企业家住的豪宅长什么样?”
“1.6亿中式桃花源,苏州园林私家豪宅长什么样。”
视频中间会穿插“家具品牌”、“高档床品”介绍,也会露出名表品牌。粉丝在下面纷纷评论,“不用怀疑,这就是恰饭视频”。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个流量密码,开始靠包装养号,以此牟利。
还有一些走草根逆袭人设的,比如月薪过万的房产销售,转型互联网短视频创业;白手起家的农村草根创业者;不甘平庸的00后男孩,13岁开始创业,17岁反哺家人一套房和宝马,18岁送给自己野马;90后宝妈辞职做微商,迅速翻身一套房一台车……
流量形成之后,某些炫富者就开始卖各种毒鸡汤以及假货,核心理念就是:想成为我这样的人吗?那就来买我销售的课程和商品吧,和我一样,你可以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捧这种生活,可实际条件达不到怎么办,没关系咱也可以包装,就像著名的上海“假名媛”事件。
爱马仕、宝格丽、五星级酒店、顶级下午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拼不到的。
背上名牌包包,穿上名牌丝袜,在顶级酒店打个卡定个位,再配个顶级下午茶,发个朋友圈,白富美小姐姐人设就立住了。
而且不只是人,现在连景点都需要“立人设”。
在小某书平台上,给一些网红打卡地“种草”是很多博主的主业。
在种草文里,蓝色的小屋、嶙峋的石头,壮阔的大海,画面看起来小资又浪漫,标题写着是“海南陵水蓝房子,0元解锁三亚超好拍的秘境”。
拔草的人去了之后是这样的。
路边就能看到的破旧小屋,门前杂草丛生,门也都掉在地上了……只有颜色和他说的一样,确实是蓝色的。
“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就是毫无关系。”
被人吹捧成北京国贸最洋气的咖啡店,下面的评论“这家店的门头,真的绝了!”,“连咖啡店都是从上海搬运过来”之类的。
实际一去看,门头大约仅几个平方米,在一座黑黢黢的低矮厂房的一楼,旁边烟酒城、奢侈品品鉴中心的门脸,让这个洋气的招牌,瞬间隐身于“人间烟火”之中。
当这个现象普遍存在,就不仅仅是“照骗”的问题了。
几天前,该平台也出来澄清此事。
特别是近期以来,越来越多类似的现象被注意到,比如抖音快手因宣扬过度消费被罚。
被焦虑影响的人却只能靠散播焦虑来缓解焦虑,被包装出来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混合,除了那些既得利益者,没人能笑得出来。
“我们在公约中,明确提出了炫富的定义:炫耀远超常人的消费能力。”几天前小红书的创始人如此说道。
在最近的专项治理活动中,全网封禁了数万个违规账号。众多平台将这种类型的视频与“软色情”并列放在一起,均属于影响极为恶劣的系列。
“看得久了,自己好像也是那个世界里的人了。”
毕业十年内年入百万可不可能?当然可能,有人甚至都不需要十年。
但在这条热搜下,更多的人是这样的。
或许,我们不是“仇富”或“羡富”,而是“仇/羡那些不义之富”。
尾声
现阶段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焦虑”。
身材焦虑、容貌焦虑......本来以为作为打工人内卷起来已经够累了,万万没想到现在大学还没毕业就要卷起来了。
但盲目乐观也是要不得的,不然被那些“制造假焦虑”的人卖了还要帮人家数钱呢。
而因为盲目乐观导致的中年抑郁就更是大可不必了,毕业十年年薪百万可能,但6成以上的人都能是绝无可能的。
《左传》曰: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
因此,青年人自己首先要充满希望。
然而,当下这些歪风邪气,让这个国家超过6成的青年人,变颓了、丧了,甚至抑郁了。
对于那些祸害国之青年的人,再严厉的处罚,也不为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作者:酷玩实验室